首页

小六黄金

时间:2025-05-30 06:20:23 作者:“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浏览量:80009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顺利跑完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第一棒”。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白国龙 摄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此次任务是长三乙火箭第109次飞行,也是其首次挑战地球逃逸轨道发射。

  地球逃逸轨道高度高,火箭挣脱地心引力束缚所需的能量就更多,速度也更快。此外,发射窗口窄,入轨精度要求高,分离速度误差控制严……发射难关一项又一项,“劳模”长三乙火箭如何跨越重重难关,为此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搭天梯”?

  力气足:5.55吨运力精准匹配

  长三乙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亦可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其他轨道卫星的发射。

  作为中国高轨主力运载火箭,该型火箭是“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兄弟”中“力气最大”的,特别是2020年实施“双提升”工程后,火箭运载能力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5.55吨,与天问二号探测器质量要求更贴合,成为本次任务的“最优解”。

  飞得高:直达高轨,精准“投送”

  以往发射地球轨道范围内的载荷,火箭分离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9千米。此次任务中,火箭分离时的速度需超过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才能使天问二号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地球逃逸轨道。

  不仅如此,目标小行星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弱、捕获难度大,这对火箭入轨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火箭入轨速度不仅要达到每秒11.2千米,每秒偏差也不能超过1米,否则可能造成探测器距离小行星百万公里的级差。

  火箭专家解释称,如果将火箭入轨比作投篮,这样的入轨精度,好比在上海投出一个篮球,要投中位于北京的篮筐,还要保证篮球入筐时的飞行角度和速度。

  为此,研制团队在采用迭代制导技术的基础上,还运用了末速修正技术,在分离前实时调整火箭速度、姿态等,确保探测器精准踏上深空之旅。

  靠得住:百战锤炼,飞行更可靠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首个宇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型运载火箭。自1996年首飞以来,它托举“北斗”、“嫦娥”、风云卫星、天链卫星等“乘客”问鼎苍穹,保障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历经百战锤炼的长三乙火箭如今越飞越稳,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早在2018年,天问二号发射任务就“花落”长三乙火箭。“火箭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执行其他发射任务的同时,长三乙火箭也在一发发积累中为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打下更好的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张亦朴说。

  谈到长三乙火箭长期稳定、可靠的表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闽慷也表示,多年来,型号团队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与可靠性提升,大大提升了长三乙火箭的整体性能与竞争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多样化的发射需求,为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河南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9宗典型案例

“此行,我们看、我们听、我们遇见不同的人,我们见证了四川的发展。”在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看来,此次参访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中国在乡村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经验都值得学习,他也会把此行的收获带回喀麦隆。

2024云南省冰雪运动推广普及活动启幕

吴清表示,本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专门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与前两个“国九条”相比,新“国九条”的内容有自身特点。

中山大学百年校庆在即 校友返校参观

潘国强在致辞中表示,扬州与德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和黑森州奥芬巴赫市、莱法州凯泽斯劳滕市等友好城市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德国是当前扬州在欧盟第二大市场,西门子、大众等29家德企在扬州深耕多年,双向投资蓬勃发展。扬州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规模大、竞争力强,比较优势突出,且与法莱美地区产业特色高度契合,双方合作潜力巨大。扬州陆水空交通便利,正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诚挚欢迎德国企业家到访扬州,共谋发展、共赢未来。

老朋友、好朋友的全天候友谊(大使随笔)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设置了教育、藏传佛教、社会转型与变迁、青藏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等20个学科组。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林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陈宗荣、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索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方代表呼吁俄乌冲突双方早日停火 开启和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